據悉,此手術是西北地區首臺術中核磁共振手術,也是全國首次采用新一代術中核磁自動注冊導航技術,標志著該院神經外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患者杜先生,兩年前在當地醫院行“顱內占位手術切除”,術后病理證實為“膠質瘤2級”,恢復良好。約20天前,患者出現反應遲鈍,言語不利,右側肢體活動無力,行走不便,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經當地醫院復查頭顱核磁,發現不僅原來手術部位顳葉腫瘤復發,并且額部新長一個腫瘤,兩個腫瘤巨大,左側腦組織已出現明顯向右移位。經多方咨詢,患者慕名前院就診。
初步考慮患者系復發多發惡性顱內腫瘤,為延長生存周期,改善目前生存質量,需盡快再次手術。兩個不同部位的巨大腫瘤,如何一次手術切除?又如何能做到切除 “精準、干凈、無并發癥”?面對這一難題,腦科醫院賀世明副院長主持術前討論會,麻醉手術中心、影像診療中心等多學科多位專家進行了認真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計劃,擬采用最新的術中核磁共振掃描、術中導航系統進行手術;對術前多模態影像融合建模。為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制定嚴謹的術前計劃、風險預案,組織多次術前術中配合演練,使每一位工作人員熟悉掌握手術流程,力爭做到手術操作和術中轉運、掃描檢查流暢無縫鏈接?;颊叱D晟?,家庭經濟狀況很差,高亞飛副主任醫師主動向捷裕昌慈善基金申請救助,解決了本次治療的費用問題。
手術如期順利展開。賀世明副院長和高亞飛副主任醫師走上手術臺,先用神經導航定位系統對腫瘤精確定位,確定最精準最微創的手術切口。緊接著,醫生切開頭皮,打開部分顱骨,暴露腦膜。為了確保手術的精準,再次導航確認腫瘤部位無誤,看似普通的筆狀神經導航棒在頭上再次輕點,竟然能神奇的看穿顱內的一切,包括腫瘤的位置、形狀及和周圍功能區神經纖維束的關系。
在導航引導下找到腫瘤后,賀世明副院長在手術顯微鏡下連續切除兩個部位的顱內腫瘤。為了確保腫瘤最大化安全清除,降低復發的風險,高端的術中3.0T核磁登場,因為此時患者的頭顱成打開狀態,為避免感染、無菌尤為重要,先簡單覆蓋腦膜和頭皮,再用大紗布固定,每一步都嚴格無菌操作,里三層外八層的將患者包裹至“粽子狀”,再將核磁轉運床推至手術間和手術床對接,把患者安全平滑轉運至核磁檢查室。由于核磁檢查室不能有任何帶磁性的金屬進入,否則會造成災難性后果,所以室內一定要使用術中核磁專用的磁兼容監護儀和麻醉呼吸機。約30分鐘,核磁檢查完畢,將患者再次轉運至手術間,依次暴露傷口,再次消毒,無菌操作依舊非常重要,這直接關系這位患者的術后恢復,甚至生命安全。
剛剛掃描出來的核磁影像數據自動傳輸至導航系統,醫生輕點一鍵,術中影像和術前影像瞬間自動融合在一起,一顆完美無瘤的大腦成像便展示在我們眼前。醫生隨即依次縫合各層組織,手術順利結束。
這臺術中3.0T核磁是目前西北唯一的高精尖神經外科手術設備,這臺手術也是西北第一臺術中核磁手術。同時手術中采用的新一代術中核磁自動注冊導航技術是全國首次應用。
術中核磁共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中快速檢查精準了解腦內情況,發現腫瘤殘留問題,并及時處理,無需等手術后再檢查。該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提高手術效果和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神經外科醫生的術中判斷、手術決策,標志著該院神經外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目前,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腦科醫院已經完成了十幾臺術中核磁手術,包括垂體瘤、膠質瘤等手術。腦科醫院以精湛的醫術、優質的服務,護佑健康,讓患者有尊嚴的生活。
資料①
什么是術中核磁共振
術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RI,iMRI)是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按照需要對術區進行即時磁共振掃描成像,能為手術操作者提供實時圖像,使其對腦組織移位、變形有著實時、客觀了解,為手術全程提供指導性信息。
術中磁共振成像以其實時、高效、動態成像,有效克服了常規MRI所無法解決的腦組織移位問題,并通過神經功能成像、功能像與結構像融合技術完善了神經功能導航,為神經外科發展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使神經外科手術病灶切除程度依賴人為經驗的判斷、發展到對病灶殘留的精確定位、實時顯示,有效提高了病灶切除率;使功能區手術在病灶切除的同時能兼顧患者功能保護,減少患者致殘率,提高其生活質量。除了能夠為神經導航提供實時影像外,術中核磁還可以幫助發現顱內任何部位異常情況的發生、降低手術風險;為立體定向穿刺、活檢和電極植入等手術提供了實時引導和精確定位。
資料②
什么是神經導航
神經導航又稱無框架立體定向導航技術或影像導航外科,是把現代神經影像診斷技術、立體定向技術及顯微外科技術通過高性能計算機結合起來的一門新技術。以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和圖像處理軟件為核心,利用紅外線遙感技術或電磁原理獲取術中患者頭部和手術進程的位置信息,計算并顯示手術實時進程、準確顯示神經系統解剖結構及病灶的三維空間位置與毗鄰關系。利用神經導航在術前制定手術計劃,設計最小手術切口,選擇最佳手術入路,避開重要功能區大血管,以最佳路徑達到病灶,術中精確定位,實時導航,提醒醫生是否已經達到病灶邊界,從而減少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
編輯:程珂